8月18日國家統計局網站公佈:7月份房價下降趨勢加劇,新房價格環比下降城市增至64個,北上廣房價環比均跌逾1%。耐人尋味的是,至近日哈爾濱宣佈全面取消限購,全國46個限購城市中,已有37個鬆綁限購。
  多年來,中國樓市過度迷信和過當採用“有形之手”祭出干預,非但未能如願以償,反而導致市場“無形之手”強烈反彈盲目作用,陷入“屢漲屢調屢調屢漲”“愈漲愈調愈調愈漲”的尷尬和進退兩難的糾結,我將之視為樓市“排異反應”。
  我所謂樓市“排異反應”,至少可以找到三次佐證。第一次是,2003年以來,中國10年頒佈43個政策調控樓市,結果房價卻上漲10倍。10年樓市調控,非但目標未能如願,反而扭曲樓市作用方向,政策公信和公眾信心俱損。以至坊間出現房價“總理說了不算,總經理說了算”的戲謔解嘲。10年調控尷尬,客氣點說,是調控失利;不客氣地說,則是錯裝“有形之手”教訓。第二次是,新一屆中央執政和新一屆政府施政3年來,對房地產調控庶幾淡化處理,會議文件提法上鮮有“加強房地產調控”“堅持調控不動搖”之類強硬字眼。而帶來的奇效卻是,不提調整反而樓市回調。據中國指數研究院公佈,7月中國百城新建住宅均價環比下跌0.81%,不但連跌三月,且跌速加快。100個城市中,新建住宅均價環比下跌76個。各方坦承公認,樓市回落是市場自身內生調整需要,是房價理性回歸的正常反應。由是,設若將10年“有形之手”過失調控視為“排異反應”反向佐證的話,3年不調控反而樓市回調房價回落,則恰好可視為正向印證。第三次是,全國鬆綁限購城市房地產市場,近半尚未出現反彈跡象,鬆綁限購收效甚微。我將之視為對樓市錯裝“有形之手”產生的“排異反應”慣性。
  我斷言樓市已“排異反應”,“有形之手”不能再錯裝,並不否認“有形之手”對樓市“無形之手”的正確作用。用李克強總理的話說就是:“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
  多年來,由於政府調控“有形之手”錯裝樓市,一方面,導致目下樓市“麵包積壓”與“買不起麵包”並存的尷尬窘境。近日,國家統計局發佈“2014年1至7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和銷售情況”顯示,在房地產市場表現日益低迷之際,多城市住宅“去庫存”壓力卻有增無減。截至7月末,國內商品房待售面積55230萬平方米,比6月末增加802萬平方米。常識告訴我們,房地產投入產出具有一次性、風險性和不可持續性,要實現地方經濟持續穩定增長,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才是人間正道和必由之路。
  經濟學常識和市場規律告訴我們,一方面,當“麵包”積壓供大於求時,應順應和遵循市場內在規律,降價促俏,去化庫存,平衡供求,而非相反;另一方面,必須尋求調結構轉方式長久之計,將地方經濟從房地產綁架套牢中解救出來,建立房地產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以化解樓市泡沫破滅可能給地方經濟帶來的災難後果。換言之,正處“排異反應”中的中國樓市,正是轉型發展千載難逢的天賜良機。
  樓市轉型發展,不缺預案缺態度。早已形成各方共識並擺上臺面的“不動產登記條例”“房產稅擴圍”兩樣利器,由於利益集團阻擾,一次復一次或胎死腹中或呼之不出或錯失良機。令我欣慰的是,《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近日正式公佈即立竿見影,不少中介機構透露,市場近期已有拋售行為,多套房業主掛牌或增多。可以斷言,在高層以“壯土斷腕”決心推進改革的狂飆下,條例推出必將帶動N次“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房地產稅加速立法落地。進而實現:一方面,真正“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另一方面,正裝樓市“無形之手”,實現中國房地產調控從交易環節到存量環節的歷史性轉變和戰略性擢升。
  文/陳慶貴  (原標題:別再錯失樓市轉型發展的歷史性良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v78svvws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